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儿子上初中后,才发现过去6年的焦虑,根本没必要

时间:03-29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350

儿子上初中后,才发现过去6年的焦虑,根本没必要

前段时间,跟朋友聊天,她说最近状态很糟糕。一问才知,竟是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。她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家长,但孩子却不像她那么优秀。这几年,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,她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。但并没有很好的成效,孩子忽上忽下的成绩,让她患得患失。不得不承认,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经历。儿子上初中后,我才发现过去6年的焦虑,根本没必要。《战国策》里有一句话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在孩子的成长中,父母培养孩子,不能只看重成绩。若能明白以下这几点,孩子必将受益一生。曾看到一位学霸妈妈的教育心得刷屏朋友圈。她和丈夫都是985硕士,他们一心盼望儿子成才,却惨遭打脸。儿子是个妥妥的学渣,门门成绩不如人意。为了让儿子学习成绩赶上去,她们给孩子报班、请家教,竭尽所能花钱出力。结果却适得其反,甚至四年级时儿子就带上了眼镜。这让她开始重新看待儿子,冷静思考学习的意义。她这才发现,虽然儿子成绩不好,每次考试都甩尾巴,但是他体贴、孝顺。他懂得自爱且爱他人,自尊且尊重他人,这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宝贵财富。想到这里,她释然了。孩子成绩不好,并不代表输了全部。所以,在孩子成长期,一味地追求成绩并不可取。曾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说过: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健全的人格。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,注定人生走的更远,更顺遂。而健全人格的培养,要从孩子的习惯着手。因为良好的习惯是塑造健全人格最有效的途径。正如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所说:播下一个行动,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!孩子的习惯里,藏着他未来的样子。培养孩子好习惯,是父母送给他最宝贵的礼物和财富。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每逢周末、寒暑假,孩子们就会上演争分夺秒、马不停蹄的节奏。原本轻松的假期,却被写不完的作业、上不完的课填满。前不久,有一则新闻。山东陈女士,为了不让孩子掉队,寒假期间给11岁女儿报了5个培训班。母女二人每天到处“赶场”,每结束一个就立即赶往下一个。可没想到,孩子身体吃不消,竟累出了颈椎病。陈女士满心愧疚。其实,这种赶场补习,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应。没有限度的拔苗助长,反而会消耗孩子的身心健康。在成长过程中,比起成绩,孩子的健康更为重要。与其逼着孩子奔波,不如陪孩子坚持一项运动。北大校长王恩哥曾说:人一生应该结交“两个朋友”,其中一个是图书馆,而另一个则是运动场。 除了学习课本知识,孩子如果能主动结交“运动场”这个朋友,将会终身受益。但很多父母不以为然,往往也忽略了运动的好处。有的认为,有运动的时间,不如拿来多学一会儿。有的会想孩子每天学业任务这么重,哪有时间运动;还有的会觉得,即使让孩子运动,他也坚持不下来。殊不知,运动不仅是健康的一剂“良药”,更是激发大脑的“脑白金”。作为父母,千万不要让“赶场补习”卷丢孩子的健康。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,一直是人人佩服的学习高手。但他很感激从小父母给予的“关门允许”。虽然父母对他寄予厚望,但对他的各种“门内自由”,总能给足尊重。不想温习功课,看连环画也行;不想上辅导班,去捉鱼摸虾也没问题。哪怕是给陌生人打电话,恶作剧,也只是被警告一下。但恰恰是这些“门内自由”,让李开复一直保持着探索的好奇心。他爱上了阅读,甚至自己还写了一本笑料百出的《武林动物传奇》;由于大胆地尝试拆装各种小玩意,他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大大提升……正是父母没有用学业塞满他的生活,反而培养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学霸。诗人陆游曾说:“汝果欲学诗,工夫在诗外。”学习亦是如此。兴趣爱好不是消遣,它提供了设定和实现目标的经验,以及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机会。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法宝,换种教育思路,反而会促进孩子未来更好的成长。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了“随手关房门”的习惯,不妨适当隐身,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,他才会更有积极性。给孩子一个独处空间,让孩子自由翱翔,又何尝不是给他最好的生活?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。孩子写作业,家长坐旁边,时刻看着孩子是不是在认真做?思想有没有开小差?字有没有写对?题是不是做错了……同样也有情绪爆发的瞬间:比如,孩子把字没写到四线三格里、数学题错的太多了、捉笔的手势不正确、眼睛离得太近了等等……可最崩溃的是,自己的付出却没有太大成效,紧盯之下,成绩不升反降。于是,“不写作业母慈子孝,一写作业鸡飞狗跳”的场面在家中频繁上演。殊不知,父母拿着“放大镜”去看孩子,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。长此以往,孩子的自主性会被禁锢,孩子心理开始胆怯,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。千万不要让“都是为你好”压垮孩子,成为“以爱为名的控制”。《家庭的觉醒》里的一句话:“欲教养孩子,先教养自己。”只有父母成长了,家庭成长了,孩子才能成长出真实且丰盈的强大自我。其实,教育从来不是要求,而是影响。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难很累,孩子也没有长成期待的样子,不妨把盯着孩子的目光收回,先放到自己身上。教育孩子的同时,不断修炼自我。成为孩子可效仿、值得追随的榜样,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样子。父母的焦虑其实是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度追求。然而,理想的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正确答案。教育孩子,也需要一些“松弛感”。它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、被接纳、被尊重,会给孩子一生的底气。怎样培养教育的“松弛感”,不妨试试从以下3点做起:1、摆正心态,降低对孩子过高期待。儿童心理学专家威廉•戴蒙,给全世界父母最大的建议:“不要让孩子对标你以为的优秀者,因为孩子和孩子不一样。”放平心态,接纳孩子的不完美;降低期待,允许他们平凡。父母不焦虑,孩子不紧张,教育这件事才能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得以实现。2、适当退出,让孩子成为自己听过一句话:“不是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,才叫用心;也不是把时间都投入到教育上,才叫负责。”有时候,父母需要懂得对孩子放手,但这并不是放弃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。因为适当退出,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,让他的成长能够自己选择。3、减少管教,转念富养自己松弛感的父母,都懂得少干涉、少管教。管得太多,容易成为束缚;管的太严,会把孩子越推越远。父母与其过分关注孩子、做无用功,不如把心思和精力,多花在自我提升上。正所谓:“教育无他,唯榜样而已。”父母富养自己,就是富养孩子。最后,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让花成花,让树成树,放下焦虑,与孩子共同成长。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!金牌主播夏萌出镜,带你重读经典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,短视频里学知识欢迎点赞关注本期解读:苏轼《自题金山画像》作者 | 子乔主播 | 楚翘,治愈系主播。喜马FM:楚翘_诗歌之王。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